星期六, 3月 28, 2009

[轉載] - 揭開0~3個月寶寶的睡眠問題

*揭開0~3個月寶寶的睡眠問題 - (轉載自BabyHome)

採訪/高子晶
諮詢/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周怡宏醫師
資深專業保母.保母工會講師王美智
網友媽媽意見/BabyHome討論區


很多人都將那些不好好睡覺又愛哭鬧的小寶寶稱為磨娘精,其實,這些小磨娘精也是情非得已,畢竟要適應這個新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。而根據小兒科醫師指出,0~3個月的寶寶睡眠周期還沒有建立,所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,需要爸爸、媽咪和他一起努力喔!

1002名小寶寶睡眠調查結果公佈
調查時間:98年1月
調查對象:產後媽媽作答
調查媒體: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
有效樣本:1002份
您的寶寶在出生前三個月內(0~3個月)是否曾有睡眠問題?


從調查結果來看,有將近7成4的寶寶偶爾或經常會出現以下各種睡眠問題,可見得如同專家所說,小寶寶的睡眠生理時鐘並不是一出生就能馬上建立,要適應新的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,所以,只要媽媽有耐心,並且善用技巧,總有一天您還是有機會一夜好眠。

而那些2成5的幸運媽咪,恭喜您能擁有乖乖睡的貼心小寶貝,不過,要提醒您應將好的睡眠習慣繼續維持下去,避免寶寶較大後產生不同的睡眠問題。


您寶寶的睡眠問題是:(作答總份數736份)


媽媽最困擾的前三大問題分別是:睡不安穩(含中途醒來哭)、日夜顛倒、很難入睡(含睡前哭鬧),所以,如果您家的寶寶也是磨娘精一族,那麼別擔心,因為您不是特例,有很多媽媽和您一樣都有睡眠不足的辛酸史。

找尋影響睡眠的問題點

1.有時連睡幾小時,錯過喝奶時間
原因是:
周怡宏醫師表示,如果小寶寶前次喝的奶量不多(尤其是母奶更易消化),同時寶寶已連睡超過4~5個小時(母奶寶寶則不要超過3~4小時),此時就有需要把寶寶搖醒餵他喝奶;但如果寶寶只是比平常睡久一些,媽媽就無需刻意把他叫醒。

另外,如果寶寶是配方奶寶寶,建議可將半夜那一餐的夜奶在滿月後慢慢改掉,因為配方奶對寶寶來說沒有母奶那麼容易消化,半夜多喝一次夜奶,反而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,進而影響寶寶睡眠。

2.很難入睡(含睡前哭鬧)
原因是:
畢竟寶寶才剛出生幾個月,對於周遭的環境都還不習慣,加上生理時鐘尚未建立,容易有睡前哭鬧或不好入睡的表現,資深保母王美智表示,新手父母要做的就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,讓寶寶更快適應這個新環境,慢慢地等家長更了解寶寶的喜好及作息後,這個問題就比較不會發生了。

3.日夜顛倒
原因是:
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每天約有16~18小時都在睡覺,1~3個月大時則約需14~16小時的睡眠時間。最重要的是,0~3個月的寶寶還沒有建立「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」的生理時鐘,所以,白天也是他們主要的睡眠時間,必須一直要到3個月之後,日夜顛倒的問題才會慢慢減緩。

一般而言,新生兒出生6週大時的最長睡眠時期會在晚間出現,但是醒著最長的時期在3個月大時,仍不一定在白天出現,要到4~5個月大時才會在白天出現最長的醒著時期,可見大人眼中的日夜顛倒,在小嬰兒時期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。

4.睡不安穩(含中途醒來哭鬧)
原因是:
寶寶睡不安穩很大的主因都是外在環境不理想,例如太熱、太冷、太吵等,有些時候也可能是肚子餓了醒來要喝奶,所以,解決掉這些問題,寶寶就可以睡得比較舒服,比較不會中途醒來。另外,周怡宏醫師表示,夜間睡不安穩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生理原因,即因小寶寶腸胃發展尚未成熟,所以常會有腸絞痛出現,最易發生在6 週大以上的寶寶身上,一直要到4個月大之後才會消失。

5.睡眠時間短而片段
原因是:
剛出生幾週的寶寶,睡眠頻率還沒有規律性,隨時都可能睡睡醒醒,另外,有些時候寶寶看似醒了,事實上他們是半夢半醒並沒有真正的醒來,約需到一個月大之後,一天之中才會有2~3個小時集中醒著的時間,而睡眠長度也可能拉長到3~4個小時一次,可是,每個寶寶的生理狀況都不同,有些小寶寶即使到了3個月大依舊呈現零散的睡眠時間,不一定能夠集中醒來幾小時,再集中睡上幾個小時。

6.其他,例如:只肯被抱著睡、很容易便便需要常換尿布……
原因是:
被抱著時小寶寶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、媽媽溫柔的聲音、聞到媽媽的味道,所以,有很多小寶寶喜歡被抱著睡的感覺,但是,抱著寶寶睡媽媽可能很快就會得媽媽手,而且寶寶也無法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,所以,美智保母認為,最好不要讓寶寶養成被抱著睡覺的習慣,否則日後要戒掉此習慣,反而更麻煩。

另外,出生一個月內的母乳寶寶,便便次數一天6~8次不等,如果加上尿濕,感覺上好像整天都在幫寶寶換尿布,所以,有些媽媽也覺得換尿布、清洗小屁屁多少會影響寶寶的睡眠,不過,這也是暫時性的生理狀況,通常寶寶3個月大後,腸胃道更加成熟,便便次數就會減少,時間也會慢慢固定,干擾睡眠的情況就會解除了。

為什麼寶寶沒辦法一覺到天亮?

上面所述的各種小寶寶睡眠問題,有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生理發展,或者只是暫時的現象,只要家長多閱讀有關嬰幼兒的書籍或請教醫師,就會知道這些「睡眠問題」是必經的過程,所以,除非有太過異常的狀況,否則家長不需要將它視為「有問題」,而是合理的接受它,然後運用一些改善技巧,讓寶寶睡得更好。

因此,周怡宏醫師從睡眠生理發展的學理上分析,媽媽面對3個月之內寶寶的睡眠習慣,還不需要有類似對待大孩子的要求,例如要求白天一定要醒著玩遊戲、晚上睡覺、或是一躺下來很快就要能入睡等等,因為這並不是多數小寶寶做得到的事。

★少焦慮、多記錄
針對寶寶無法一覺到天亮,美智保母表示,如果媽媽能夠提早洞察出嬰兒的需求,而且不要對小寶寶的一舉一動過於緊張及焦慮,寶寶睡眠問題發生的機率就會比較低。所以,有很多人認為感覺上專業保母帶的孩子,睡眠情況似乎比較穩定,原因就在於專業保母對於育兒已經很有經驗,少了摸索階段,例如知道穿太多寶寶很快就會熱醒、餵奶姿勢不對寶寶會脹氣等等,因為事前排除了問題,寶寶當然可以睡得比較安穩。

美智保母建議,新手父母可以利用記錄的方式,來注意寶寶喝奶、睡覺的週期,並將觀察到寶寶容易入睡的模式也記錄下來,一段時間後相信就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習性。

寶寶生病了嗎?

有極多數的寶寶睡不好都是後天環境以及父母不當的期待所造成,並沒有病理上的問題,所以,家長可以先透過改善環境的方式來處理,看看是否能解決問題,但是如果方法都試過了,寶寶還是經常哭鬧或是睡不安穩,也可以再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徵兆。

有少數小寶寶睡不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腸胃問題,包括便秘、脹氣、腸絞痛。

便秘:如果寶寶超過2~3天都沒有排便,而且排便時便便很硬、排便困難,那麼很可能是有便秘問題。

脹氣: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吸入空氣,所以也很容易產生脹氣。爸媽要分辨寶寶是否脹氣,可以觀察寶寶小肚子是否圓鼓鼓的,此時如果用手輕叩會有類似擊鼓聲,那麼幾乎可以確定是脹氣問題。

腸絞痛:4個月內的寶寶,如果經常固定在夜晚某個時間(最常在晚上10點到半夜)哭鬧不停,而且哭聲兇猛,四肢用力伸直,也很有可能是腸絞痛。

當家長發現寶寶有上述三種疾病的可能性,應先請小兒科醫師診斷,必要時需使用藥物治療。此外,本篇專家及網友媽媽們也提供了一些生活照護的技巧,可改善這些病理性的問題,以下將有詳細的報導。

腸胃問題改善小秘方

如何改善小寶寶便秘?
1.喝配方奶寶寶要先確認牛奶沖泡濃度是否正確,以及平時可讓寶寶多喝一些開水來避免便秘。
2.按摩寶寶的肚子,增加腸胃的蠕動,按摩力量要讓肚皮約下凹一公分才有效。
3.盡可能多餵母奶,減少配方奶哺餵。
4.詢問醫師意見後,配方奶寶寶可考慮更換奶粉品牌。

如何改善脹氣?
1.使用成份天然的薄荷油或消脹膏,來按摩寶寶的腹部,幫助寶寶放屁。
2.喝完奶後,把寶寶抱直拍背,讓寶寶打嗝。
3.學習正確的餵奶方式,減少寶寶喝奶時吸入過多空氣。
4.選擇合適的奶嘴頭,孔如果太大容易吸入較多空氣,太小也會因太用力吸奶而吸入過多空氣。

如何改善腸絞痛?
1.讓孩子橫趴在大人前臂上輕柔拍背,或揉揉肚子。
2.幫寶寶洗個澡。
3.幫寶寶按摩,協助他放鬆。
4.將寶寶直立抱起來做肌膚接觸,這樣能讓他感覺比較舒服。
5.4、5個月後絕大部分的寶寶自然就好了。

睡眠習慣應該及早訓練

雖然小寶寶睡眠生理時鐘尚未建立,不過,周怡宏醫師表示,家長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進行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計劃。

越早建立寶寶睡眠韻律,媽媽就可以早日脫離睡不飽的苦海,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訓練,那麼寶寶可能會拖比較久才會出現規律的睡眠習慣,甚至較大之後的孩子仍會產生其他的睡眠困擾,這就像刷牙習慣的養成,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寶寶正確的刷牙習慣,等到較大之後才要孩子去做改變是不容易的事。

寶寶睡得好 健康又聰明

周怡宏醫師表示,嬰兒在睡眠中能夠恢復消耗的體力,就像把用完的電池再次充電一樣,而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,尤其是在睡眠沈睡階段時分泌最多,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達三倍或以上,因為有了睡眠中提供的足夠生長激素,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,寶寶也才能健康地成長。

此外,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,此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、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、加強蛋白質合成等,因此,睡眠與寶寶的發育成長及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。

所以,如果寶寶長期睡不好,生長發育就會受影響,甚至國外的研究也指出,睡眠不足的嬰兒,專注和集中力都會比較差。此外,寶寶的免疫力也可能因而下降,生病的機會也會增加。

★不是寶寶有問題,是爸媽受不了!
很多時候爸媽反應寶寶有睡眠問題或是寶寶不肯在半夜睡覺,其實,這些感受都是因為爸媽本身受不了這種沒有章法的睡眠方式。

因為大人只要二、三天睡不好,就會出現失眠、焦慮、煩躁的問題,但是小寶寶往往要到4、5個月之後才會拉長夜晚睡覺的時間,幾個月下來,爸媽因長期睡不好,身體和心理都承受很大壓力,不過,幸好時間是可以改善一切的,只要爸媽能依循訓練寶寶睡眠的方法,相信總有一天您和寶寶都能夠一夜好眠。

如何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?

利用光線給予日夜變化:白天時可以多和寶寶互動,並保持自然明亮的光線及聲音,午睡時也不需要將光線調得非常暗,而晚上睡覺時則保持昏暗環境,即使寶寶在半夜醒來,也要保持安靜及昏暗,使一切聲音、活動減到最低。

改掉錯誤的哄睡習慣:當寶寶出現睡意時,就將他放在固定的小床並安撫他自行入睡,不要抱在手上等睡著了才放回床上。如果寶寶睡到一半突然醒來,如沒有明顯的哭鬧,家長只要在一旁輕聲安撫,不要立即將寶寶抱起來。

舒適的睡眠環境:一張柔軟適中又非常透氣的床墊、通風良好的空間、不要太冷或太熱、不要突然有巨大聲響,這些都可讓寶寶的睡眠品質加分。

改變和大人同睡的作法:周怡宏醫師表示,與母親同睡的嬰兒容易因為擁擠、悶熱以及餵奶等情況而睡不好,有不少的研究認為,母嬰同睡是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,建議將孩子的床靠擺在大床邊,餵奶時方便,又不至於彼此干擾。

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:美智保母建議,對於那些特別怕吵的寶寶,可以在房內播放水晶音樂或鋼琴輕音樂,減少外面聲音的干擾,如此可讓寶寶覺得放鬆、睡得更好。

固定的睡眠儀式:周怡宏醫師提出以下一些建議方法,媽媽可以視個人需求調整項目,但是每次睡覺前(尤其是晚上),一定要依照你家寶寶固定的睡眠儀式,使寶寶產生習慣性。

選擇你跟寶寶習慣的睡眠儀式,並在每天睡前持續做:
睡前散步 / 睡前洗澡 / 睡前全身按摩 / 給予陪伴心愛物 / 睡前換上睡衣 / 帶到固定的睡覺房間 / 關暗燈光並打開小燈 / 有睡意但未睡著就把寶寶放在床上 / 陪伴在旁但不抱撫 / 睡前講故事 / 睡前唱首歌 / 睡前聽柔和樂曲

媽媽應維持平和的情緒:美智保母表示,即使是小小孩也可以查覺大人的情緒或語調,所以,平時照顧寶寶時,說話頻率略放慢、動作輕柔,寶寶醒來時多和他說話,都會讓寶寶覺得有安全感,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也睡得比較安穩。

順應寶寶的生理時鐘:如果寶寶真的不想睡,媽媽也不需要太勉強,因為安撫半天如果最後寶寶還是不睡,媽媽反而更累,所以,順應小寶寶的生理時鐘,當他想睡時讓他睡飽些,當他不想睡時就好好陪他玩一會兒。

增加白天運動量:小小孩的運動指的是被動式的運動,也就是媽媽可以幫寶寶在白天多活動肢體;另外,寶寶醒著時多帶他四處看看,因為眼睛能幫小寶寶消耗1/4的能量,所以,白天增加視覺刺激也有幫助。

★BabyHome媽咪網友經驗分享
‧因為寶寶有時會被他自己的小手抖動給嚇醒,所以,白天看得到的時候會讓他趴睡,這樣至少他白天會睡得比較安穩。

‧我覺得這是孩子必經的過程,大人總是要多忍耐,而且白天非要他醒著一直玩也是很困難的,所以,乾脆不要勉強他,大人找時間能睡就睡。

‧寶寶每次洗完澡後,我會幫他做5~10分鐘的嬰兒按摩,效果很不錯喔!可以讓他情緒更安穩,睡得更香。

‧我都習慣在晚上8點至8點半之間幫他洗澡,然後再讓他聽一會兒音樂,並餵他喝完牛奶後,關掉所有大燈,安靜陪他一會兒,寶寶慢慢地就睡著了。

‧剛開始一直覺得寶寶這樣的睡眠習慣很不行,於是試了一堆方法,不知是否沒做對,結果好像成效也不大,最後是寶寶四個月大之後,自己就調整成晚上可以長時間入睡的習慣。
‧我們家隔音效果很不好,寶寶半夜一哭就會吵到其他家人,因為怕他哭,我隨時神經緊繃,真的是痛苦的要命。不過後來知道很多媽媽都和我有相同的困境,就覺得自己不是最倒楣的那一個,所以,希望寶寶再大一點,一切問題就會改善了。

《MamiHome媽咪窩》‧2009/3月號 (資料來源:MamiHome媽咪窩 提供)

星期四, 3月 19, 2009

阿嬤最愛的 - 我抱!我抱!

【1m1w1d】小露的阿祖家 - 結婚。幸福 - WRETCH
看了辣媽的這篇文章,我忍不住偷笑,
還真是 - "天下的阿嬤都是一樣迪!"~

自從我出月子中心後,
最常聽到老人家講的一句話就是 --
「我抱!我抱!!」

不管是我媽還是婆婆,

你們先去吃飯啦~...........我抱!
你們先去洗澡啦~..............我抱!
你們先去睡覺啦~.................我抱!


喔~~~~
什麼時候輪到我抱啦!!!

星期二, 3月 17, 2009

最迷人的微笑

兒子真的~~很可愛ㄝ,

剛他睡到一半,
突然在床上小臉漲紅很不舒服的出聲掙扎,

我就去給他拍拍胸口,安撫一下,
突然聽到 "噗~~" 的一聲,他放了一個屁,

嘿.. 然後兒子瞇著眼睛 -------- 笑了!...

: )

星期一, 3月 16, 2009

[轉載] - 快速停止幼兒哭鬧的方法

快速停止幼兒哭鬧的方法
Quick! Stopping crying. 撰文/高子茗
諮詢/資深專業保母王美智.資深專業保母陳淑珍


哭和笑都是一種情緒反應,不過,有的孩子特別愛哭,或是習慣以哭的方式來達到目的,這種三不五時就一把鼻涕眼淚的模樣,不僅讓父母心疼,更是深感頭疼。且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「麥擱哭啊」!
哭,是孩子出生後就發揮的第一項本能,也是他們和外界溝通的方式之一,不過,隨著年齡增長,說話、肢體等等表達能力愈來愈好之後,孩子慢慢就不再凡事採取「哭」的手段。
但哭也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,對幼兒來說,有些時候當他生氣、難過、身體不舒服時,有可能選擇哭泣的方式,如果只是偶爾的情緒抒發,對孩子有減輕壓力的效果,所以,哭不見得都是不好的,或是非要禁止的。


就怕凡事一哭二鬧

最令家長比較害怕的,莫過於孩子經常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、要求某種目的,或抗拒大人的意見而選擇大哭大鬧,例如非要大人買玩具、非要大人讓他看電視等,這種動輒以哭來要脅的方式,相信令大多數家長難以接受。
資深保母淑珍媽媽表示,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,懂得察言觀色,所以,父母從小就應該要有一定的尺度,孩子自然會了解父母的原則是什麼,就比較不會以哭鬧來左右父母。此外,她認為,父母希望孩子能有穩定的情緒,就必須先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及家庭環境,例如有些父母經常吵架,或媽媽的情緒喜怒不定,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,就沒有辦法建立安全感,沒有安全感的孩子,就可能容易哭泣或顯得退縮。

從小讓孩子習慣動手做

資深保母美智媽媽覺得,現代孩子生得少,有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、幫孩子做很多事,結果可能讓孩子面對父母時就會耍賴,或父母沒幫他做什麼事就發脾氣,所以,她建議父母親應該依孩子的年齡,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能力所及的事。因為在動手時,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解決問題,也能增加他的挫折忍耐度,以後碰上不會或做不好的事情時,孩子就比較有耐心去面對,不會立刻以哭鬧的方式尋求幫助。

快速化解‧4種常見的哭泣場面

場景1

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 家有二個孩子以上的父母,大概經常要面對手足之間的爭吵畫面,特別是在1~3歲的幼兒階段,因為孩子還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加上隨時可能因為搶玩具、搶先後順序、爭對錯等,輸的一方就大哭來表達不滿。

方法 1
美智媽媽建議可嘗試讓哭泣的寶寶轉移注意力,例如拿另一個有趣的玩具出來(媽媽最好輔助生動的表情,讓寶寶覺得你拿出來的另一個玩具很好玩),或是告訴他「等20分鐘再換你來玩」。比較好溝通的孩子,多半能接受這樣的意見。
方法 2
媽媽也可以先要求兄弟(姐妹)商量誰先玩,或是先以猜拳的方式決定先後,贏得人可以先玩30分鐘,如果兩個人都不願意妥協,就暫時把玩具收起來,兩個人都不要玩,如果選擇繼續哭泣的人,可以告訴他「下次也沒得玩」。
方法 3
淑珍媽媽建議如果家有年齡接近的孩子,不妨一樣的玩具準備兩份,連顏色也要一模一樣,這樣可以減少爭吵的機會。

保母叮嚀:孩子之間總是吵吵又合合,所以,有些時候父母不一定馬上要介入孩子的紛爭,可以試著讓他們解決看看,原則上,父母的處理方式要盡量做到「公平」,讓紛爭能夠平和落幕。

場景2

有所目的且要求大人妥協 在玩具區域裡,偶爾就有機會看到某個孩子耍賴不肯走,哭著非要媽媽買玩具;或是在超市裡,某個孩子大哭要求媽媽幫他買糖果或飲料。孩子一哭,有些父母可能受不了旁人的眼光,或為了趕快止住哭聲,就只好妥協。

方法 1
如果孩子著耍賴甚至躺到地上,美智保母媽媽建議,媽媽可以立即走人,讓他也只好離開買玩具的地方,明確讓他知道,哭是沒有用的,幾次之後,孩子就會了解媽媽的原則。
方法 2
出門前約法三章,先講好只能買什麼,如果孩子不守規定,媽媽下次就不要帶他出去,或是取消他的某些權利。
方法 3
告訴孩子「可以買,但是你要先達到某些要求」,例如一個星期都遵守規定、自己穿衣服、自己把飯吃完,如果他做得到,下次就來買,這樣也可以訓練幼兒延遲滿足的等待能力。
方法 4
如果媽媽覺得可以接受讓孩子買玩具,那麼就告訴他,「請你好好用說的,如果你能好好說,而且也願意只挑1個玩具,媽媽這次可以讓你買玩具」,接著約法三章,例如這次如果要買,一個月內都不能再買別的玩具了。

保母叮嚀:如果不希望孩子老是以哭來要脅,父母最好在第一次就讓孩子知道,這樣做是沒有用的。如果知道孩子沒有很好的自制力,那麼,最好不要帶他經過這些賣玩具、糖果的地方。

場景3

轉換環境讓孩子不安時
孩子要去新保母家或上幼兒園,對於新環境及新的照顧者不熟悉時,孩子就可能以哭來表達他的情緒。或是初到朋友家作客時,可能因為陌生而害怕的哭泣。

方法 1
新環境的老師或保母,面對新的孩子,通常都會盡量安撫他,例如說故事給他聽、馬上帶他出去逛逛,讓他分散注意力,轉換情緒。
方法 2
給孩子一些安撫、拉攏的小東西,例如送他一個小玩具、拿出小點心,然後告訴他,「如果你10分鐘不哭,等下還有新的東西會出現喔」。
方法 3
去作客時,請朋友不要先抱孩子,也不要一直盯著他看,只要給他一些玩具,然後大人自己專心聊天即可,通常孩子會先觀察四周環境,如果發現父母聊得很開心,慢慢就會卸下心防。
方法 4
孩子不安時,父母或照顧者可以先抱抱他,告訴他「我知道你的感覺」,接著嘗試轉移話題,讓他慢慢忘記為什麼而哭。

保母叮嚀:每個孩子到了新環境,都免不了要哭上一陣子,等一段時間過去後,孩子熟悉環境,問題就慢慢消失了,這段時間要特別給予他心理層面的關心,以及言語上的鼓勵,讓他建立新的安全感。

場景4

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情緒高低的波動,孩子也不例外,特別是某些特殊狀況,例如有些孩子起床氣很嚴重,剛起床時如果不順他的心意,就立刻大哭;或是有些孩子沒睡飽、疲累時,也可能以哭來宣洩。

方法 1
美智媽媽建議,如果孩子脾氣很大時,可以告訴他,「我讓你哭10分鐘,不過,等10分鐘之後,我們就要做什麼事了」,然後就不要再去理他,等10分鐘後提醒孩子,「請你要停止哭泣,否則媽媽就要生氣囉」。通常孩子覺得自己沒戲唱了,也哭過了,情緒就會好轉一些。
方法 2
如果知道孩子容易有起床氣,或沒睡飽就會哭鬧,家長就要更重視他的睡眠安排,盡量讓他有充足的睡眠。另外,平時不要讓孩子玩得太過頭,以免孩子疲累壞了,而出現哭鬧行為。
方法 3
教他處理情緒的技巧,例如當他心情不好時,請他可以去睡個覺、泡個熱水澡、讓他用說的方式說出來,或者讓他看一部他喜歡的卡通等。當他情緒平和時,告訴他「如果你只是用哭的,媽媽聽不懂也不能理解」,讓他知道必須換個方式來表達。

保母叮嚀:有時候孩子的哭鬧,可能顯得莫名其妙、無理取鬧,會讓父母覺得很無奈及生氣,不過,父母最好盡量保持冷靜的態度,可以給他一些發洩的時間,接著就下一些指令動作,例如去喝一杯水、請你去穿鞋等,讓孩子有事可做;如果父母因而發火,多半會演變成孩子繼續大哭,父母自己也很生氣的尷尬場面。

by 王美智

星期日, 3月 15, 2009

[轉載] - 5狀況安撫寶寶情緒的妙招

糟糕!怎麼又哭了 5狀況安撫寶寶情緒的妙招
 

Luna World © 2008. Design By: SkinCorner